解读|中国工业软件行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日期:2018-07-09 17:20:36 / 人气:1825

工业软件是指在工业领域设计、生产、管理等环节应用的软件,被划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间件,其中系统软件为计算机使用提供最基本的功能,并不针对某一特定应用领域;应用软件则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提供针对性功能。

工业软件具有分析、计划、配置、分工等功能,能够从机器、车间、工厂层面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提升生产线协同水平。发展工业软件是推进智能制造的必要基础。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是智能制造的关键所在,其中涉及硬件、软件、网络、计算等多种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融合,而工业软件是其中最为关键的技术,无论是硬件、网络、计算等技术和制造工艺融合,都离不开软件定义、编码和封装。


一、中国工业软件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以及两化融合的深入贯彻和落实,给中国的工业软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工业软件从无到有,目前已基本形成完整的国产工业软件产品体系,为国产工业软件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国内工业软件发展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软件本身的发展阶段第二,是软件的协同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业务流程进行串通和优化;第三个阶段是“工业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软件不再是单一的软件,而是集成多种软件,并提供“软件+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然而,有专家研究过工业软件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国内自主工业软件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管理软件强,工程软件弱;低端软件多,高端软件少”。也就是说,一方面,国内自主工业软件在生产管理、客户服务和综合管理等运营管理领域发展较好,在工程研制领域发展较差;另一方面,国内自主工业软件在低端领域的竞争力相对较高,高端领域很多还是空白。但是从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的逐年增长的数据来说,这一现状正在改变。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工业软件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412.4亿元。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工业企业转变发展模式、加快两化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工业软件以及信息化服务的需求仍将继续增加,预计2018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622.8亿元。

2013-2018年中国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及增速

分区域来看,华北、华东是工业软件应用最多的区域,合计占到全国一半左右,具体到省市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是工业软件实力雄厚的区域,约占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的一半以上。

2016年工业软件行业区域结构(单位:亿元,%)

二、中国工业软件行业产品结构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多项支持工业软件发展的相关政策,为我国工业软件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工业软件产品门类已经比较齐全。覆盖汽车、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电子、家电、国防军工、装备行业等多个领域,具备了一定的产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服务支持能力。

工业软件一般按照应用分为研发设计类、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类、业务管理类三大领域。


具体来看,2016年我国工业软件行业中产品研发类如CAD、CAE、CAM、CAPP等占比约为8.3%,信息管理类如ERP、CRM、HRM等,占比约为15.5%;生产控制类如MES、PCS、PLC等占比约为13.2%;其余63%均为嵌入式软件开发。其中,嵌入式软件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主要受益于工业企业对工业智能终端、工业传感器、工业自动化装备等的巨大需求。研发设计类、生产控制类软件保持平稳增长,信息管理类软件增速则有所回落。

2016年中国工业软件行业细分市场结构(单位:%)

三、2017中国市场工业软件企业排行榜

据赛迪顾问与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联盟研究,上榜企业的规模和质量都在逐年提升,企业营收规模主要集中在1亿~100亿元这个区间内。在企业业务方面,各领域的企业数量相对平均,同时超过10%的企业业务同时涵盖多个细分领域。

电子信息、机械设备行业工业软件需求和信息化的程度都比较高。在我国市场中,国内企业的数量超过了三分之二,国外企业中以美国、日本企业最多。

在研发设计类软件中,外资企业以达索、西门子PLM、Autodesk为代表,仍然占有技术和市场优势,国内企业如神舟航天软件、金航数码等在军工航天领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而数码大方、英特仿真等企业在研发投入占比方面领先其他企业。总体来看,在汽车研发、建筑CAD等领域,未来竞争将十分激烈。

在生产控制软件领域,西门子继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而南瑞、宝信、石化盈科等企业,在电力、钢铁冶金和石化行业深耕多年,客户数量多且关系稳定。由于各行业的生产工艺复杂且差异较大而带来的行业壁垒,使得生产控制软件领域的企业业务大多数都集中在垂直行业内部。未来,率先突破行业壁垒拓展业务的企业,将有可能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正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

信息管理类软件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了群雄割据的状态。在传统ERP等领域,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大部分厂商都开始通过发布云产品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软件企业推出云产品,首先能够节省产品的运维成本,其次能够与客户建立稳定持续的合作关系,最后还能为数据增值服务积累原始的生产要素。因此,未来企业间的竞争,将不仅仅局限于客户和市场份额领域,更会拓展到对数据资源的争夺。


四、国内工业软件发展存在的问题

1、制造业对国外工业软件形成长期依赖,关键工艺流程和工业技术数据缺乏长期研发积累,制造业在一些领域呈现技术空心化。我国飞机、船舶、冶金、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等重点制造领域长期以来习惯用国外工业软件,对于背后的设计原理了解不够,而且缺乏基础工艺研发数据的长期积累,导致基础技术原理数据积累存在明显差距。国外根本不可能出售含有最新创新成果数据的工业软件,能出售的工业软件里面固化的数据往往是上一代甚至上几代的数据。

2、软件业和制造业融合程度不高,大型制造企业缺乏主动布局,纯软件企业向工业软件企业转型难度大。纯软件企业进入工业软件领域存在天然专业技术屏障,工业软件不同于普通网络应用软件,是工业流程和技术的程序化封装,背后需要工业流程和庞大技术数据作支撑,这绝非纯软件公司单独所能为。目前国内大型制造企业缺乏对智能制造时代工业软件重要性的深度理解和认识,习惯于购买和应用国外企业的工业软件,不会主动布局加强对企业关键核心工艺流程、工艺和技术的软件化封装,来提高工艺数据应用的便捷性和工业核心技术输出的安全保障。


3、国内工业软件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国产工业软件发展严重滞后,产业生态基础还很薄弱。重点工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被国外企业掌握,关键核心工业辅助设计、工艺流程控制、模拟测试等软件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国外企业软件。工业软件研发需要生态系统作支撑,然而目前我国工业操作系统、工业软件开发平台等重要国产工业基础软件是全产业链缺失,这也直接导致了运行于国产工业操作系统的国产工业控制应用软件几乎是空白。

4、工业软件国内标准缺失,综合集成应用程度不高,工业软件作用发挥有限。近几年来,西门子、通用电气等大型制造企业都纷纷加大了工业技术和软件技术融合力度,通过大力收购软件企业,强化企业在智能工业时代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内工业软件市场的事实标准都是由国外大型制造企业主导着,国外企业在标准上互掐,导致国内市场同时采用国外企业产品时,不同厂商产品程序兼容和互联互通存在很大问题。由于我国在重点制造业领域的国产智能产品体系化程度不高,大部分情况都处于主动需求与对方产品互联,因此只能被动遵守对方产品标准。


5、工业软件对制造业模式的变革创新作用尚未发挥,制造业微笑曲线受制于工业软件短板。由于国内工业软件应用还普遍处在研发设计、工业控制等若干单项应用环节,贯穿整个制造业研发设计、流程控制等全环节的综合集成应用还较少,不同厂商工业软件程序兼容存在较大问题,工业软件综合集成效应尚未显现。

作者:admin


现在致电 0371-6950633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 2017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4037号-1